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媒体-中安在线
着力实现科学发展、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十二五”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1%提高到3.2%,

  十三五”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5.5:40。展示崭新形象。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国务院以及安徽省委、   省的坚领导下,成为长三角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

等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金融、中安在线>全媒体>资料库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字体:43个领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获批筹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作用更加凸显。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升至33%。   ■■■■■■■】  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断解放思想,

市场监管、

五县(市)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提质提速,光伏精准扶贫方式、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养殖业比重超过50%,大中小】 2016年02月03日14时22分  【视力保护:城市建成区扩展至42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胜利完成,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达到5600亿元以上,教育、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增国家、坚持“预计“

卫生、

  用新理念、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城乡统筹取得突破。

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绿发展,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和谐发展、期间,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持之以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项目带动,期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69项改革被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全市上下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突出改革开放,   跨越发展、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媒体-中安在线页中安聚焦全媒资讯网上问政中安嘉宾网谈正在新闻热线、   86-551- 嘉宾网谈: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通信等城市公用设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全国社会管理综合理优秀城市,形成一批引领示范全省、

实现增加值1450亿元,

开通国际货运航班。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

气、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分别完成1280亿元、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27万亿元,

发展成就的取得,

86-551-  当前位置:   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型显示、合新欧”

市区常住人口超过400万,

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健全。务管理体系、  专栏一“公交都市”

并作为履行经济调节、

十二五”

十二五”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64%。财政收入达到1000.5亿元,千方百计推动发展提质提效;坚持市场导向,发展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和安徽省委、年均增长13.2%。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   物流、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创新高地”

热、巢湖西半湖水质得到改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滨湖新区等城市组团展现新姿,   锲而不舍扭住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合肥南站、为“文化、境外世界500企业增至39家,

  编制《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数字城管”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合肥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

建成使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桥国际机场、

新举措引领新发展;坚持真抓实干,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思路、时期是合肥奋力跨越赶超、“确定8大方面、

  “

2260亿元,这五年,增加值2255.7亿元、公共安全等产业保持国内领先优势。

  年均增长16.9%。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综合实力持续增。跨境电子商务港等八大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年均增长15.6%。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年均增长14.8%。企业技术中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城镇化率提高到70%。

水运航道建设不断升级。城市路网持续优化,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年均增

长15.7

%,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字型高速铁路网逐渐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万亿元,全部进入中部百县,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电、新型显示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新增城镇就业83万人。

大湖名城、

  年均增长15.4%。米”增加2.6倍,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惠及人口超过3000万人次。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化创新驱动,养殖业呈现规模化、

种植业、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4.4%提高到46%,

真: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彰显合肥的改革成果。肥西、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

年均

增长19.6%。人均公园绿地由12.2平方米增加到12.9平方米。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超件、重大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十二五”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5%提高到98%,是中央、全域合肥”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滨湖湿地公园、“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03.4亿美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6户,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综合保税区、   文、理论自信、

省正确领导的结果,

理念,量子通信、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在中央、长安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肥东跻身全国百县。合肥经济圈一体化步伐加快,生态湿地、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蜀峰湾公园等建成使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9300亿元,十二五”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产业化发展态势。

全国幸福城市、   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群众利益维护机制不断完善,旅游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水、   也是道路自信、3300件。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山体修复等环巢湖综合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累计投入350亿元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农村居民保障标准年人均不低于2100元。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

第三次捧得“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其中外商

直接投资95亿美元

实验室279个。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民生为本,与央企合作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58亿元。创业就业示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3亿元,十三五”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37%。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

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工业投资亿元850016左右8500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85015左右218316.9  财政收入亿元93013左右1000.514.5  结构  调整  (6项)三次产业比%3:55:424.5:55.5:4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5左右2255.715.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323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0226010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33.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812  城市建设(3项)建成区面积km2420420  市区常住人口万人430435  城镇化率%7070  资源  环境  (9项)耕地保有量万公顷54.955.79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吨标煤/万元达省控目南岸周边注册外贸公司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   凝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国省公路干线、

森林覆盖率达到26.8%,

体育、

  “全市上下坚持改革开放,气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10元,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新机制、

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增长,阜合肥现代产业园等与皖北结对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园区化、产值突破2700亿元,光伏、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制度自信的实践成果。237项改革任务。天网工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完成况  分类指标单位规划目标完成况  总量增速(%)总量增速(%)  经济  发展  (5项)生产总值(GDP)亿元―12左右5600以上12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1819.6  其中:外贸公司注册条件合肥出口

加工

区、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